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务综合 - 正文

中共广东海洋大学委员会文件

广海大党〔2021〕72号


关于印发在学校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曹俊明书记的讲话和潘新祥校长的学校工作报告的通知

各单位、部门:

在学校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曹俊明书记作了题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推动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的讲话,潘新祥校长作了题为《砥砺奋进锐意改革,奋力开启学校“十四五”发展新征程》的学校工作报告。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广东海洋大学委员会     广东海洋大学

                                                       2021年7月13日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推动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学校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    曹俊明

(2021年5月27日)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经过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我校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闭幕。大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回顾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和去年工作,谋划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部署今年重点工作。

学校党委对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常委会多次研究会议方案、审议校长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等材料,对潘新祥校长的工作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报告全面客观总结了学校“十三五”尤其是去年的工作,分析了学校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了今年重点任务和主要工作。“十三五”期间,教代会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在促进学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和推进学校民主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顺利完成了教代会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在学校经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考验面前,组织动员、教育引导全校教职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共同努力取得了疫情防控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双胜利”,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我们海大人的硬核担当。

本次会议期间,各位代表认真履职,讨论审议了校长工作报告、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人事制度改革修订方案等,就谋划学校“十四五”发展、深入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等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爱校情怀、荣校愿望、兴校担当。这次大会是一次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谋划“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大会,是一次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激扬干劲的大会。

在大会即将落下帷幕之际,我代表学校党委对我校特聘院士袁隆平教授不幸逝世再次表示沉痛哀悼!向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向全体与会代表,并通过你们向为学校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教职员工,向会议工作人员,向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今天上午,主席团会议认真听取了10位团长关于代表们的意见建议报告。各位代表在讨论中,对相关报告和材料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针对人事制度改革二份文件的修订版,代表们普遍反映相比去年完善了许多内容,更加符合海大实际情况,更具操作性、科学性。主席团对大家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接下来,请改革工作小组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经教代会执委会审议后,再提交党委全委会审定发文执行。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抓好今年各项重点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深刻阐明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要求落实到位,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一要抓学习。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学校党委的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要求,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重点学习材料,学懂弄通,掌握精髓要义。

二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组织开展活动,坚决反对“低级红”“高级黑”,重要的活动要报党委党史学习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三要认真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按照学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要求,从可操作、易见效“小切口”入手,让广大师生感受到实在的办实事成效。解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问题、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问题、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困难事、烦心事、揪心事问题。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民生需求、深化服务改革便民利民、推进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办实事。

二、加强党对教代会工作的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加强教代会的政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总书记指出,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教代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教代会工作的领导,将教代会工作纳入党建总体工作统筹谋划推进;教代会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当作首要任务,时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意识、突出政治功能,要切实组织引导教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的部署要求和发展大事上来,切实承担起引导教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一要把准政治方向,着力提升政治判断力。引领教职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四个服务”根本要求,确保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要增强政治意识,着力提升政治领悟力。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理论武装,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领悟到位,自觉站在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政治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着眼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学校改革发展大事,思考谋划学校和教代会工作,不断激励教职工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做贡献。

三要发挥政治功能,着力提升政治执行力。组织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民主决策,贯彻落实好上级决策部署和学校党委工作安排。积极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职能,健全完善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引导广大教职工增强爱校荣校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大局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发挥教代会民主监督职能,不断完善民主监督内容,拓展民主监督形式,健全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切实将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景转变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本次教代会审议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绘就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要聚精会神抓好落实。

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抓落实。进入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到全面强化内涵建设的新阶段,这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培养质量、彰显海洋特色作为重大使命,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道路,厚植办学优势,聚焦内涵建设,补齐发展短板,适应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3月3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同志在副省长王曦、孙志洋陪同下莅临我校霞山校区视察并出席我校阳江校区建设“四方”工作协议签字仪式,对我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校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立足新发展阶段,为贯彻落实马兴瑞省长的指示精神,党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调研讲话精神,对相关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审议通过了《广东海洋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方案目标宏伟,任务艰巨,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倍加努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冲劲、韧劲认真抓好方案的贯彻落实。

二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抓落实。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位代表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立足新发展阶段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今年2月份,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广东海洋大学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工作方案》,对学校贯彻落实方案进行了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时间节点,我们要认真抓好工作方案贯彻落实,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要结合贯彻《总体方案》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好两个人事制度改革文件的落实。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总体方案》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行稳致远。坚持正确的改革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为了广大师生、发展依靠广大师生、发展成果由广大师生共享,切实满足绝大多数教职工的利益诉求和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坚持正确的改革原则,“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进一步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希望各位代表引领和影响全校教职员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放眼长远、着眼未来,坚持改革、理解改革、拥护改革并积极参与改革,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三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抓落实。作为一所广东高校,我们肩负着为国家,特别是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和创新动力的重要使命,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全力支持配合建设好阳江校区,确保今年秋季学期顺利开学招生,推动全省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服务构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必须服务好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好海洋强省战略和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战略,服务好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目标。

四、统筹发展与安全,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

一要抓好政治安全。切实抓好政治安全工作,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要抓好防灾减灾、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抓好防台风和防强降水和实验室安全、消防、交通和食品卫生、治安等安全稳定工作。

三要认真细致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目前,抓好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仍然需要我们全体教代会代表和全校各单位部门、全体师生持续发力,决不能有半点松懈。5月26日,省委书记李希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暨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精神,听取我省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省防控指挥部的会议精神,认真细致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时刻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严格按照“三全”、“四精准”、“五管”等上级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认真做好本单位、部门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返湛、返校人员的摸排、管理工作,严防疫情输入校园。严把各校区校门进出关。严格执行学校的管控措施,把好学校大门管理。校外人员有特殊原因确需进入校园的,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各校区门卫必须坚持做到不得放行未经审批外来人员、无关人员以及体温异常者进入校园。加强师生健康状况监测。坚持“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原则,认真落实师生外出审批制度。引导教育师生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不扎堆,公众场所戴口罩,减少可能感染风险,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咽痛和腹泻等症状立即报告,及时做好防控防护措施并及时就医。严格落实报告、追踪登记等制度。门诊部加强夏季高发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加强教室、食堂、公寓等公共区域和重点部位卫生管理。后勤集团要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落实清洁通风消毒制度,强化各教室、食堂、公寓等公共区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环境监测消杀,保持内部卫生清洁,垃圾及时清理。严控不必要聚焦性活动。坚持“非必要不组织”原则,严格控制大型线下聚集性活动,减少师生跨区域外出集体活动,尽量降低人员聚集和流动导致交叉感染。对聚集性活动从严审批。努力提高疫苗接种率,防控办、门诊部、学生处、研工部、教师工作部密切配合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把疫苗接种作为构筑疫情防控免疫屏障的基础性工程筑牢做实。加强家校联系,加强与麻章区和湛江市疾控部门联动。门诊部要加强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监测和预判。一旦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防控办、门诊部第一时间向辖区、湛江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及时转移救治,快速切断传播链。阳江校区工作专班要参照本通知要求做好该校区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各单位、部门领导要切实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时刻保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的高度政治警惕性,以守护校园每一位师生安全为己任,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鸣警钟、补短板、堵漏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牢牢把好各个关口,打好、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阻击战”。学校将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因疫情防控不力负有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者严肃追究问责。

各位代表,同志们,老师们,学校“十四五”发展蓝图正在绘就、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使命压在我们肩上,目标催人奋进,发展时不我待,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以昂扬姿态奋力推动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砥砺奋进锐意改革    奋力开启学校“十四五”发展新征程

 ——广东海洋大学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校长工作报告

广东海洋大学校长  潘新祥

(2021年5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五届二次教代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特邀代表、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全校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省委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笃定实干、攻坚克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

以强化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实施《中共广东海洋大学委员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关于建立健全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的意见》,修订《中共广东海洋大学委员会议事规则》《广东海洋大学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重大问题决策机制。在省委教育工委对全省高校党委书记2020年度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再次获得“好”的等次。设立纪检监察室和党委巡察办,配强纪检监察队伍,对9个二级单位(部门)开展校内巡察,不断完善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制定实施《广东海洋大学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学校定点帮扶3个贫困村的脱贫率均达到100%,其中以我校为主帮扶的南厦村党支部从“软弱涣散”党组织变成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技扶贫经验在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全国总台科技频道刊发,圆满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二)坚持疫情防控,保障正常教学科研秩序

团结带领全校师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各项工作。全校师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现出新时代海大人的担当。

先后召开疫情防控相关会议50多次,制定实施疫情防控有关文件方案70多份。想方设法筹集防疫物资,组织开展网格化排查、疫情防控演练、疑似病例排查,落实全天候值班值守。

全力推进线上教学,2020年春季学期开设网络课程1361门,学生评价满意率86.8%,圆满完成了所有在校生和毕业生的线上考试工作,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目标。

(三)坚持内涵发展,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坚持学校内涵发展,重视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凝练方向,巩固优势、打造特色,实现“筑峰”梦想。2020年学校学科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重点学科建设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以水产学科为主要支撑的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标志着我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迈入国际高水平行列。

二是以水产学科为主要依托的兽医学再次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排位段提升到112位。

三是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四个学科入选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此外,“冲补强”提升计划期满考核获得好评;以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依托的“工程学”学科ESI阈值从2020年初的65.4%提升到年底的74.7%,目前已接近80%。

(四)推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队伍活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学科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培育高端人才环境,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活力。

一是全年共引进拔尖岗位6人、教师89人,获批“珠江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

二是2020年7月试行《广东海洋大学二级单位(部门)和教职工考核暂行规定》《广东海洋大学业绩绩效分配暂行办法》等人事改革制度,进一步优化我校业绩绩效分配机制,提升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业绩水平,激励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大力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着力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营造良好的职称晋升氛围,全年晋升职称6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5人,其他18人)。

(五)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一是积极谋划学位点体系优化,申报的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全部通过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审核。

二是召开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出台八大举措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生规模大幅增长,招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较2019年增长60.8%。

三是获批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8项、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4门和研究生优秀案例库3个;制定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2020版)。

四是“海水稻”—中国新饭碗项目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赛金奖,取得了我校在这个赛事的历史性突破。

五是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获铜奖并获优秀组织奖;2020年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获一等奖、第十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获一等奖、“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一等奖以及全国大学生财会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六是招生就业工作展现新亮点。建立优质生源地学校,外省生源逐年增加,生源质量逐年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突破1万人大关;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提供就业岗位4万多个。

(六)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实现新突破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国家级一流课程双双实现“零”的突破。

一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质量与安全等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是《食品分析》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课程数在省属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三是新增制药工程等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以上优势特色专业累计30个,占全校专业总数37.5%。

四是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标志着我校新农科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是获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新增30项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现代滨海畜牧产业学院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1名教师获评第二届“全国气象教学名师”。

六是船员培养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外审,新增两项船员培训资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通过IEET认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CEEAA认证受理。

(七)聚焦服务应用,科技创新水平明显增强

一是与袁隆平院士合作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获科技部批准建设。

二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1项,直接经费1432万元,双双创历史新高,国家基金倍增计划效果突显;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西调”辑校及其文本解读》成为我校首个结项验收鉴定等级为“优秀”的国家级项目;校外科研到账经费达1.8亿元,连续8年突破亿元大关,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显著提高。

三是获广东省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400件(同比增长53.3%);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省级“优秀”中心;3个重点实验室纳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建设项目储备库。

四是抢抓大湾区建设机遇,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成功承办“服务国家战略,赋能海水稻发展”高端峰会和第二届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

五是我校学报首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水产、渔业类核心期刊,标志着我校学报跻身国内优秀期刊行列。

(八)强化开放办学,深入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一是不断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力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申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与韩国新罗大学就电子电气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成共识并将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正式加入“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金砖国家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二是不断拓展成人高等教育规模。新增5个专升本招生专业,1个高起本专业;2020年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人数比2019年增长43%。成立乡村振兴培训学院,获批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综合类),建立14个校外培训基地和30多个校外现场教学基地。我校的继续教育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九)推动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开拓新模式

一是主动谋划“三学院两平台”,打造服务产业链的学科专业群,服务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二是分别与麻章区人民政府和湛江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麻章区湖光镇党委共建“智力扶贫”项目,与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三是深度参与湛江湾实验室研究、管理工作,完成湛江湾实验室过渡场地第二期装修改造。

(十)坚持文化引领,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完成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1.0版本的设计,学校官微首次跻身中国大学官微百强,运营团队海浪传媒荣获“广东省十佳校媒”称号,学校创作的多部抗疫文艺作品获得社会好评,广为传播。珍珠、海水稻等科研创新团队扶贫攻坚的先进事迹刊登人民日报海外网等媒体。

2020年获全国全省思政、文化主题奖项达95个,12件作品在广东高校优秀网络文化评选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十一)不断优化配置,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升

一是不断加强资源配置信息化建设,重新选购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建账、变动、维修、处置等业务均可线上办结;启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由人跑腿变为让信息跑腿。

二是推进科研用房有偿使用和大型仪器共享改革,制定并实施《广东海洋大学科研用房管理暂行办法》,为优化校内科研用房资源配置提供制度支持,并在水产、食品、海气等学院开展有偿使用试点。

三是加快智慧财务综合改革,切实强化各单位部门预算意识。全年预算规模14.07亿元,较上年增长13%,预算综合执行率93.32%;在省教育厅2020年部门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总支出进度考核节点均排名前10,获省教育厅授予部门决算“优秀单位”嘉奖。

(十二)加强校园建设,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一是加大智慧校园建设步伐,制定实施《广东海洋大学智慧校园行动计划(2020-2022年)》,成立“智慧校园”行动计划领导小组。

二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六大“提毛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各校区办学条件改造项目。

三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诺如病毒疫情大考背景下,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后勤日常各项基本保障工作运行正常,硬件设施逐步升级改造,管理监督过程日益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十三)强化技术防控,平安海大建设见成效

大力推进校园平安建设技防系统建设,在校园公共部位和重点单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建成三校区大门和学生宿舍门口进出人脸识别系统,实现进出识别、体温检测和信息采集一体化和精准化管控目标,整体提升学校平安建设智能化水平,为防止疫情输入校园守好第一道防线。我校2020年平安建设考核获评湛江市“优秀”等级。

十四坚持依法治校,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制定校名校徽等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对53项制度、26个工作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制定实施“宪法宣传周”、第五届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等活动方案,全年组织普法类活动4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超30000人次;校办拟文积极向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深圳市委组织部、深圳市人社局争取,解决了将我校纳入省公务员选调生重点高校范围问题。

二是不断完善审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审计结果运用的质量和效益。制定实施《关于贯彻执行〈广东省教育系统审计结果运用规定(试行)〉的通知》《广东海洋大学审计整改工作办法》等文件。全年完成各类审核、审计事项共1,965项,审计金额178,520万元,为学校核减投资282万元。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一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同舟共济、顽强拼搏,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和上级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广大校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学校发展还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梯队断层;二是国家级奖项、国家级科研平台存在空白;三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基础研究薄弱,重大原创性成果偏少;四是人事制度改革还有待完善;五是国际化相关指标偏低,国际化程度偏弱;六是思政与业务工作的协同作用发挥不够;七是部分干部教师积极作为、主动担当的精气神还不够。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必须继续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必须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必须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发挥“三牛”精神,努力开创新时代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学校“十三五”时期建设成效和“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

(一)“十三五”时期建设总体成效

“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战略,着力推进“683”工程、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和创新强校工程,学科水平、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合作、校园文化、依法治校、支持保障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入选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二)“十四五”时期总体发展思路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牢固的思想基础、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坚持立德树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坚持海洋使命。高举海洋旗帜,坚定不移走海洋特色发展的道路,发挥学校在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涉海学科以及滨海农业、海洋经管等涉海学科群的优势,以国家海洋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引领学校变道超越。

——坚持人才强校。坚持人才资源是学校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提高人才薪酬待遇,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培育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内部治理结构、人事制度、科研体制机制、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桎梏,充分释放办学活力,着力提高办学质量,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坚持开放办学。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为标准,将国际化建设融入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建设更具包容性的校园环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开放办学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紧密对接国家和广东省战略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激活学校办学活力,确保“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10大重点任务,持续做好30项日常重点工作。

(一)十大重点任务

1.制定实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认真总结学校“十三五”发展好的经验和做法,按照马兴瑞省长莅校调研讲话精神,结合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学的目标,组织制定和实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坚持学校顶层设计与问计于师生相统一,逐步、逐项谋划、推动、落实好学校的既定目标。

2.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整合学科资源,调整优化学科结构,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完善“4+2+N”大海洋学科体系。加强重点学科评估,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相关工作。组织新一轮“冲补强”重点项目遴选、推荐和入库,做好项目执行情况双月通报、年末检查、绩效考核工作和经费安排等管理工作。实施“一院一靶”计划,支持各学院开展学科、学位点和专业品牌特色建设。

3.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实际,统筹谋划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清理规范学校有关评价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清单,落实工作责任。将各部门单位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纳入督查督办、监督执纪专项检查的重要内容。

4.修订完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省有关要求,分析、归纳和总结上一年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与不足,进一步修改完善二级单位(部门)和教职工考核相关文件,配套建立业绩申报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和健全基于岗位职责的聘期考核管理制度,非编岗位实行分类管理、拉开级差、关键岗优酬,进一步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快推进阳江校区建设工作。按协议理顺好省教育厅、阳江市政府、华南理工大学和我校四方权责关系,压实责任、细化任务,重点做好阳江校区人员编制、组织架构、资金支持渠道、招生专业与人数计划、帮扶协调机制、人才引进政策、条件建设等工作,构建科学完善的阳江校区教学管理体系,确保秋季学期顺利开学招生。做好阳江校区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

6.统筹谋划推进“三院两平台”建设。抓好顶层设计,加强学校与政府、机关部门与学院的协同联动。聚焦服务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和助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目标,把学科专业建在产业上,打造服务产业链的学科专业群,凝聚、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融入“三院两平台”建设(即钢铁与汽车产业技术学院、石化工程产业技术学院、港航产业技术学院;智慧海洋重大科研平台和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平台)。

7.积极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成立人才公寓建设工作专班,理顺下一步的建设思路,明确项目负责主体,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充分了解教职工的真实需求基础上,借鉴当前大型工程采用全EPC模式的成熟经验,加紧、加快推进人才公寓规划、立项、建设、分配工作,争取实现年内动工建设,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好保障服务工作。

8.抓好国家级省级奖项培育工作。以“冲一流”学科为主要支撑,培育一批“十四五”期间能够冲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先导项目,冲击国家级奖项,通过国家奖带动学校整体发展上水平。年内争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项以上;水产学院要围绕珍珠、饲料、病害三个方面申报国家奖、省级一等奖。各学院在奖项上要争取有所突破。

9.加强重大科研平台的培育与建设。拓展创新发展空间,实施平台跃升计划,大力推进创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目标的实验室体系建设,凝练培育省部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并争取向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迈进。建设好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

10.全力推进“提毛工程”等项目建设。第十五期学生公寓、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西区学生活动中心3个项目确保2021年投入使用。文科教学实验综合楼、第十六期学生公寓、第二实验综合楼项目3个项目2021年开工并力争于2022年底之前竣工交付使用。综合馆主场馆装修、海滨校区运动场改造等6个项目力争年内动工。完成海滨校区实验综合楼、湖光校区西门大道和第四学生食堂二期工程立项及海滨校区简易实验用房建设工作。

(二)三十项日常重点工作

1.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党委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抓牢意识形态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抓紧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好两个责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实事清单,明确完成时限,立行立办、善作善成,切实让师生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2.扎实做好省委巡视有关工作。坚定政治站位,认真配合十二届省委第八轮巡视工作;根据省委巡视反馈意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抓好整改落实,以巡促改,不断提高班子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和领导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责任措施落到实处。精心组织师生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筑牢防疫长城。严防疫情输入校园,严防发生校园聚集性疫情。

4.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新一轮“冲补强”计划,以5年为建设周期,编制实施学校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和体制机制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我校高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对外合作交流的重点主攻方向,培育一批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推动学校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高。

5.加强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编制好“十四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贯彻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的“双万计划”,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加强省级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内涵建设和新设专业基本教学条件建设。制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加以推进。引进优质教学资源,鼓励开设学生成长需要的网络教育课程。

6.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组织修订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申报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推进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产业学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团队、规划教材等。修订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做好推免“人心工程”。做好省创新创业示范学校复评迎评工作。组织教师授课比赛,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优秀奖和教学名师,推荐申报省级、部级教学成果奖和省级教学名师。

7.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引进长江学者、杰出青年计划等高层次领军人才。同时转变人才引进的工作思路,“优引重培”齐头并进,压实用人单位人才引进和培养主体责任,加强校内培养,梳理出各学院年轻人才,并予以重点培养,培育能够冲到全国前面的人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多途径解决“生师比红线”、专任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达标问题。加强研究生导师培养尤其是博导的培养,为培养珠江学者创造条件。实施青年教师能力培养提升计划,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优、起点高、后劲大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队伍。

8.抓实团队建设和高层次人才考核。开展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工作,以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为载体,整体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出台高层次人才考核聘用办法,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高层次人才考核制度,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推动高层次人才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9.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融合积分考核成果和创新职称改革思路,建立科学的职称评审制度,不断将我校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推向深水区,发挥职称评审“风向标”“助推器”“指挥棒”的作用,打造一流师资队伍。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师德典型,弘扬师德楷模,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拓宽师德师风建设月内涵,开展师德师风专项课题研究。

10.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和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加强专业认证顶层设计,编制学校“十四五”专业认证计划,增补专业认证培育项目,力争认证受理专业数有新突破。组织做好各类评估工作,包括新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前期准备等。开展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测,编制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系统。深入开展本科教学质量的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工作。不断完善船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组织好附加审核、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航海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及船培体系业务培训工作。

11.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全面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做好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十四五”规划,激活科技创新动能。持续推进国家基金(含社科基金)倍增计划。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军民融合体系。大力推进学校企业科技特派员和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完成科研管理系统平台升级,新建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实现科研管理及档案的电子化、科技成果的在线展示与转让。成立成果转化工作组织机构,引导和鼓励科研人员申请国际、国家专利。引导和推动文科科研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决策提供智库作用。

12.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留学生教育。建设外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不断提升国际化建设水平,积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实施“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促进教师、学生国际化双向流动。加快推进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共同举办“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展3+1+X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推进“留学海大”工程,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聘请国(境)外优秀专家、教师来校担任研究生导师和开设研究生课程。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和东盟国家高校建立联系,达成建设孔子课堂合作意向。

13.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与规模双提升。聚焦学科特色,着力培育新的学位点。组织制订新增学位点培养方案,做好10个学位点的周期评价和6个学位点的专项评估工作。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提高生源选拔质量。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硕博连读”招生选拔机制。

14.全面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学生工作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效能。推进辅导员走进学生、走进宿舍、走进课室的“三进”工作,扎实做好“立德树人”本职工作,不断提升学生工作实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搭建辅导员发展平台,助力辅导员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双提升。

15.不断提升招生就业创业水平。科学制定招生计划,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变化,合理调整专业布局和录取批次。建立多渠道招生宣传模式,加大“优质生源中学”建设力度。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提高省内外影响力。构建“领导主抓、中心统筹、学院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继续实施五项激励政策,积极拓展珠三角、行业、网络和校园招聘等四个就业市场,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强化研究生导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升学就业指导。积极参与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和培育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突出学校学科优势、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不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16.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完善资产管理系统,加快清产核资和资产报废处置效率。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强化实验室使用绩效管理,制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考核办法》,培育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对一流专业、专业认证的资源支撑。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危化品和危险废弃物处理,保障实验室安全。

17.落实学校大型仪器设备有偿共享。围绕管理体系、岗位设置、共享绩效考核方法、有偿服务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大型重要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改革。建立大型仪器信息化共享管理系统,将分散各学院的大型仪器统一管理、采购,实施大仪年度使用绩效考核。加强学科实验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根据学科需要培养高学历、熟练掌握各种大型仪器使用技能的实验员。

18.逐步解决学校历史遗留问题。加强与湛江市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完成湖光校区沿海大路学校土地征地和围墙修建工作,敦促湖光镇解决14.9亩土地赔偿问题,跟踪该土地房屋清拆、搬迁工作;梳理69.5亩未完成征收土地具体情况,加快推进土地权属办证工作。加快解决海滨校区大门口商铺回收等历史遗留问题。

19.统筹优化财务工作。落实校院二级预算管理模式,分步实施预算全面绩效管理,有序推进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以及智慧财务建设。制订阳江校区、中外合作办学财经管理制度,加强对深圳研究院、后勤及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的监管。启动修订《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支出审批管理办法》和《创收分配管理办法》等财务管理制度。

20.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落实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启动修订《广东海洋大学章程》。梳理、修订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办学管理制度,提高学校法治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队作用,维护学校和师生正当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稳定的办学环境。做好校内外信访工作。

21.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教育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各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团结协作,主动沟通与对接,确保“智慧校园”建设按照《广东海洋大学智慧校园行动计划(2020-2022)》方案落地。搭建网上综合服务办事大厅(又称“一站式服务平台”)软硬件平台,推进综合服务办事大厅建设。做好阳江校区信息化建设与学校的对接和融合工作。加快推进学校身份互联平台升级优化和数据中心建设,科学运营学校企业微信,协助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

22.不断推进后勤改革。聚焦当前后勤服务保障中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师生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后勤综合改革为抓手,努力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1)改革后勤运行机制,通过契约化管理予以后勤服务实体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和激励权;(2)继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动海滨校区物业管理外包工作;(3)打破学校车队原有运营模式,引进社会竞争机制;(4)推动并完成学校认定“广东省绿色学校”工作;(5)加快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及“智慧公寓”建设;(6)做好湖光校区第二水源建设工作,确保学校供水安全稳定;(7)推进校园节能降耗工作,启动湖光校区水电监测平台一期建设;(8)与麻章区市场监督局共建食品安全示范校园,确保饭堂食品安全。

23.加大审计力度。聚焦审计整改要求,深化财经风险防控。做好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监理工作审计,加大建设工程、零星维修、招标投标的专项审计力度,完善学校内部控制评价和物资采购审核等制度建设。

24.加强招标采购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公开招标办事流程,修订完善《招标与采购管理办法》和《采购代理机构遴选与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提升招标采购效率、质量、公信力。

25.持续推进“平安海大”建设。统筹、协调学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工作,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指导、监督、检查学校各二级单位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安全防范措施。一是压实消防安全责任,不断强化消防安全工作,修订《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二是建设学校第五期视频监控系统;三是升级霞山校区机动车辆号牌自动识别门禁系统;四是继续开展校园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工作,控增减存,核销校内无牌无证及2021届毕业生电动车。

26.做大做强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及多元监管评估机制,规范校外教学单位(函授站)管理,加大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力度。紧密对接国家需求,加大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制度,拓展项目,搭设平台,创建品牌,提升影响力。

27.做好图书档案学报博物馆工作。建立与高水平海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特色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体系,制定《图书馆馆藏建设发展方案》,完成智慧图书馆及特色个性智慧空间系统项目建设,实现大数据、智能化管理和一站式平台服务。为学科专业论证提供对口服务,搭建学科分馆,推送基于学科专业的学科资源与学术动态等。推进智慧档案馆工作进程,做好线上校史展厅工作;开展特色档案的建立与征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档案记录学校历史、展示学校办学成就的佐证价值和文化效应。提高学报质量和影响力,力争早日进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不断完善水生博物馆馆藏,推进博物馆一楼展厅改造工作,服务广大师生和辅助教学科研。

28.构建校友工作新格局。做好校友总会换届工作,指导二级学院成立校友会,加强和支持地方校友会建设与发展,建设智慧校友平台,完善校友信息库,构建学校总会、学院分会、地方分会“三位一体”大校友工作格局。深度挖掘校友资源,深入开展走访联络工作,探索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优先与校友合作的机制。推进广东海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注册,助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29.提高校属企业经济效益。严格按照省教育厅批复方案,完成校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推动薪酬改革和企业内审评估。开发运营六大板块业务,推进校园美食一条街、校园驾驶培训学校等项目落地。

30.做好群团及离退休工作。做好教代会和工代会工作,加强民主管理,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严格按国家政策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聚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开展团学、团建各项工作,培养广大共青团员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坚持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十四五”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以“我将无我,不负海大”的担当情怀,致力爱护好海大、建设好海大,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奋力开创“十四五”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早日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海洋大学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办公室

2021年7月13日 印发

Copyright ©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2011-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粤ICP备06058882号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

手机版